顯示具有 動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動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狂犬病 Q & A

以下內容轉載自 e-mail
聽聽專業教授怎麼說  千萬不要什麼事情都還沒發生  就自己先嚇壞自己了
恐慌的人類對疫情沒有幫助,只會造成社會不安與更多遺棄寵物或殺害動物等不理性的行為
理性看待狂犬病: 瞭解什麼是狂犬病,我們可以怎麼做?如果遇到了又該怎麼處理?去哪理處理?去哪裡通報?
把傷害降低到最小

在台灣絕跡50年的狂犬病為何又淪陷?合理懷疑是走私的動物帶進來的
無知與自私自利引起這場浩劫~不知要犧牲多少條無辜的生命~
狂犬病雖然可怕,但是沒有因為民眾的無知或恐慌所造成的傷害可怕,我為大家可能最關心的問題,整理一些Q&A給關心或擔心的大家參考,有錯誤歡迎指正,並歡迎轉載。希望這些資訊對台灣的疫情控制有所幫助。
葉力森  臺大獸醫專業學院兼任教授 2013/8/1
Q: 我該很害怕狂犬病嗎?
A:狂犬病發病很可怕,但是相對於禽流感、腸病毒、登革熱等流行病,狂犬病只藉由與染病動物直接接觸傷口才會傳播,非常容易預防,即使真的被咬傷,早期處理也非常安全,只要看過Q&A,就可以保你平安。
 狂犬病對於動物們來說將是浩劫。這場台灣動物的浩劫,前半場是由病毒造成的,後半場將由恐慌的人類造成,大家一定要了解狂犬病,不要造成更多對動物及生態的傷害。
Q: 狂犬病是從狗傳染的嗎?
A: 不!這類病毒不僅感染狗狗,事實上所有的溫血動物都會被感染在先進國家,人類被貓、蝙蝠,甚至野生動物咬傷所造成的感染數量,甚至還超過被狗咬傷的感染。(溫血動物中,鳥類、囓齒目如松鼠及大小鼠,以及兔子,在自然狀況下都不會感染及傳播狂犬病給人)
Q: 人被染病動物咬到,就一定會發病死亡嗎?
A: 不是的,相較於其他動物,其實人對於狂犬病的抵抗力還比較好:在不治療的情況下,被染病的動物咬傷,也只有不到40%的人會發病,只不過一但發病,死亡率就接近100%。相對的,如果能在被咬後及早開始治療,幾乎都沒有事情
Q: 狂犬病如何在動物之間傳遞?
A:病毒進入腦部及唾液腺時,動物會失去正常生活及運動的能力,並有狂暴傾向最主要藉由咬傷或抓傷(舔爪子使爪子帶有病毒)其他動物而傳染。因為動物的群居習性,狂犬病一但發病,會在一段時間內傳染並大量殺死幾乎所有同種動物,然後藉由咬到不同種的動物,或在少數並未死亡的保毒動物體內,繼續傳播開來,所以它一但進入野生動物族群,是最棘手的。
Q: 現在台灣的疫情嚴峻嗎?
A: 因為狂犬病一開始就出現在野外,染病鼬獾的時間橫跨已超過一年,並出現在不同的地區,代表病毒在島內鼬獾族群中已廣泛散佈,所以情勢非常嚴重
Q: 那狀況還會更糟嗎?
A: 當出現鼬獾以外的動物病例,情況就更嚴重因為代表有更多的動物帶有病毒,防疫更困難。但是最糟的狀況是開始出現狗貓病例的時候。7/24台東錢鼠遭感染,疫情正式跨越物種。
Q: 狗貓的病例真的會出現嗎?
A: 很不幸的,機會很大。台灣有一種特殊狀況,就是除了野生動物及寵物之外(牠們沒事不會有機會碰在一起而造成傳染),還有數量不少的街狗街貓,及被人惡意遺棄在野外的流浪狗貓,一但這些動物受到感染,傳播給人類的機會就大增了。
Q: 對於寵物該怎麼辦?
A: 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遺棄家中的寵物貓狗,這只會讓情況更惡化。應該儘快帶牠們注射狂犬病疫苗。
目前疫苗不足,請主人們注意,從來不出門的動物幾乎完全沒風險年年都乖乖接種的動物風險也很低,麻煩儘量把機會先讓給高風險的狗貓族群:例如鼬獾驗出率高的地區的狗貓、戶外工作的狗狗、打獵的獵犬、會出門晃蕩的狗貓,以及從未注射過狂犬疫苗的狗貓)一但疫苗陸續到位,那些低風險的動物還是以注射較佳,至少鄰居比較安心。
其他的家庭寵物,如囓齒類()、兔、鳥類、爬蟲類等等,都不會感染狂犬病,也不用打疫苗。如果你養的是白鼻心及鼬獾等,只要不放出去就都安全。
根據家畜傳染病防治條例以及動物保護法,為寵物登記並接種狂犬病疫苗本來就是飼主的責任但是因為主管機關的怠惰及不重視,台灣的寵物登記率及接種率,大概從沒有超過百分之十,離狂犬病防疫門檻的70-80%差得太遠。
另外依照動物保護法,狗狗出門,都應有主人伴同及上鍊,這樣牠們莫名其妙被感染疾病或走失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從今天起,做一個負責任又守法的飼主吧。
Q: 對於流浪的狗貓又該怎麼辦?
A: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光靠捕捉及撲殺流浪狗貓從來都無法達成防疫的目的真正要減少流浪動物的產生,還是要靠嚴格並持久的寵物管理包括登記、絕育及植入晶片才做得到,可嘆的是台灣從來沒有做到這一點,到今天許多縣市連動物保護員都是兼任的,遑論落實法律。
對於目前暴露在危險前線的流浪動物,有人餵養的應請餵養人協助儘快注射疫苗並戴上可靠的標示無人照顧的狗貓以及野生動物則應該優先考慮大規模投以疫苗餌劑以增加免疫防堵率。對於疑似有神經症狀的,就應通知當地動物防疫單位,以儘快移除、檢疫,或安樂死後加以檢查。
如果政府不願投以疫苗餌劑,在疫情嚴重的地區,只好局部採用捕捉、留置檢疫,甚至捕殺的方式,但因此所需的專業人力、物力、留置空間,以及藥品等問題,均需要完善準備,衍生的龐大的社會成本,也要列入專業考量:如果真有一天需要大量撲殺狗貓,無疑是台灣當局長時間忽視防疫、對於寵物管理怠惰不作為所造成的最大悲劇,農委會難辭其咎!
Q: 看到不尋常的野生動物,或被野生動物咬傷怎麼辦?
A: 這段時間請千萬不要與野生動物作任何互動不要摸牠們或戲耍牠們。事實上,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精神,民眾本來就該給野生動物生存的空間,不應豢養或食用野生動物。
 如果見到野生動物屍體,或野生動物在不該出現的地方亂晃、行為奇怪,應通知當地動物防疫單位千萬不要自己或任由寵物接近牠們。
 萬一不幸被野生動物咬傷,而動物疑似有神經症狀,應即請防疫單位捕捉後安樂死並送驗,無論結果如何,被咬者最好在第一時間開始狂犬病的免疫治療程序。如果動物沒有症狀,應由防疫單位協助捕捉並隔離檢疫以確認無病。
如有任何疑慮,被咬者都可先行進行免疫治療。
Q: 被不明或他人養的狗貓咬傷怎麼辦?
A: 如果動物出現疑似神經症狀,應儘量在不接觸動物的情況下不要讓動物跑掉,並立即通報動物防疫單位對動物作檢驗。同時向醫療院所尋求是否開始接受免疫治療。
如果動物並無生病跡象,仍應隔離檢疫(可詢問動物防疫單位或獸醫)至少十至十四天,以確保安全。(被似健康犬貓咬到,或觀察期間,是否須要立即接種免疫球蛋白及疫苗,視動物的行為、當地是否有狂犬病、或咬人時的情況而定。)
Q: 被咬傷後的免疫治療程序為何?
A: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於2004 年的狂犬病專家諮詢委員會第次技術報告及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對可能染有狂犬病毒傷口處理之建議,以下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發病:
1) 立即清潔及沖洗傷口:立即及徹底地以肥皂及大量水清洗傷口15 分鐘,然後以優碘或70%酒精進行消毒。
2) 被患有狂犬病之動物抓咬傷後,儘快地將人類免疫球蛋白(HRIG)浸潤注射於傷口,以中和病毒,並於另一不同部位,接種疫苗引發其自動免疫力
3) 人類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應與疫苗同時施打最遲不要超過首劑疫苗施打後天,只可單劑使用,使用劑量20 IU/kg,儘可能地以浸潤注射傷口為主,剩餘之免疫球蛋白注射部位應盡量遠離疫苗施打處。若兒童多處抓咬傷,可以無菌鹽水2倍稀釋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其體積足夠應用多處傷口。(此為被動免疫)
4) 如果可能的話,避免縫合傷口,但當傷口縫合是無法避免時,應在免疫球蛋
 白浸潤注射傷口數小時後再進行縫合,這將可使抗體在縫合前能夠在組織內充份擴散,其它的治療,例如抗生素、破傷風疫苗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施予,應如同其他抓咬傷口的處理一樣。
5) 主動免疫:疫苗最好於三角肌部位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種五劑第一劑儘可能
 在被患有狂犬病之動物抓咬傷後即注射(與單量的免疫球蛋白同時接種,但必須在不同之部位注射),其餘的則在第一劑注射後第3714 28 天施行。
Q: 被自己養的狗貓咬傷怎麼辦?
A: 如果你是個負責任的主人,狗貓沒有放出外面亂跑,即使還沒有打預防針,風險還是很小,只需一般性找醫生處理傷口就好。但還是要好好觀察動物的健康狀況,並且帶牠儘快打預防針。
Q: 每個人都要打狂犬病疫苗嗎?
A: 不要以為人類打狂犬病疫苗很輕鬆,它的基礎接種需要連打三劑,其實還滿痛的,有些人還會發生一些副作用。其實雖然台灣已被宣佈為疫區,但只有會密集接觸野生動物的人員才需要優先施打。基於台灣環境的特殊性,流浪狗貓受感染的機會不小,政府會依照風險程度,陸續為獸醫師、動物防疫人員、捕犬人員、動物收容所、消防隊、愛心媽媽等族群開始施打。至於一般民眾,無論在哪一國,都不需要普遍施打
 給政府的善意提醒checklist
迅速依法成立中央狂犬病防疫處理中心,統一事權,訂定各種標準作業程序,並有效的公告周知。
公告最新監控疫情。
公告民眾通報疫情的電話。
了解疫情的嚴竣,防疫措施要走在前面,不要跟著疫情後面跑。
監控調查野生動物疫情,找出最初的防疫缺口並迅速補強。
了解野生動物投以疫苗餌劑的可行性,迅速進口投放。(口服狂犬病疫苗可以填補目前防疫的最大漏洞:野生動物與無法被人接觸到的流浪犬貓。口服疫苗在很多國家的很多種動物中都有成功使用的先例,這些疫苗不只一種可用,不含完整狂犬病毒,也沒有特別風險,有關單位不要不經完整評估就隨便否定,因為你今天對野生動物的疫情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像任由野火把山林燒盡,這樣被動與擺爛的態度,是一個剛剛才被打破非疫區的國家應該有的作為嗎?疫苗進口有一定的程序,你今天不經大腦所做的決定,日後反悔時疫情又會再擴大了!)
第一線防疫人員以及與動物會接觸的專業人士,速打狂犬疫苗。
 隨時維持足夠的動物用疫苗,增加注射站。
 各縣市狗牌多不牢固而極易脫落,應速改善,尤其是要提供已注射街狗街貓標示使用的。
 辦理獸醫師及收容所及愛心媽媽講習或提供資訊,教導可疑動物之辨認與處理標準流程。
 第一線防疫人員(消防隊、動保員、防疫員)之處理狀況SOP
 捕犬單位針對流浪動物,在不同防疫時期,或特定區域,具有特定狀況者的捕捉標準。
 準備收容及檢疫動物的空間及人力。
 準備最糟狀況,頒佈標準的捕捉動物、人道安樂死程序,確認安死藥劑存量。
 可疑動物遺體的標準處理程序。
 防疫人員之人力、工作量,及疲勞緊繃狀況需要加以疏導平衡。
 ~心裡很難過,難過那些註定將在這次人禍中喪失生命的動物
 更難過幾個月塵埃落定之後,人民的愚昧短視,與政府的怠惰推委,終將還是依然故我~
民眾並可參考疾管局狂犬病網頁專區(http://www.cdc.gov.tw/diseaseinfo.aspx?treeid=8d54c504e820735b&nowtreeid=dec84a2f0c6fac5b&tid=9D2E1B3A862F06FB)
*********************************************************************************
另外, 有段影片:狂犬病,你不可不知的救命小撇步(Rabies: Simple steps save life!)
請點選以下連結,有中文字幕
http://blog.youtubelearn.com/rabies-simple-steps-save-lives/


***若有因最近狂犬病的消息感到害怕,擔心,恐慌,焦慮...,需要協助者,請連絡工作室!!***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英國動物花精諮詢師課程資訊 BFR Animal Practioner Course 2011 & 2012

以下為2011 & 2012 動物花精課程資訊
已經拿到巴哈中心二階證書的同學
如果對動物花精有興趣
請以E-mail與 Natural Animal Centre連絡
上課地點在威爾斯  想要上課的同學請盡速報名

這次的課程排得很緊湊
動物的1~3階課程連在一起上
對海外的學生來說 好消息是 只要花一次的機票錢
要提醒的是 報名後老師會給書單 要念的書不少
另外要先把花精的英文名稱還有作用熟練
上課會有很多的分組練習報告

Natural Animal Centre 有宿舍 可以在報名時一起申請
或是找附近的民宿
夏綠蒂之前住的民宿(據說是最近的)
走路到上課的中心要20多分鐘
11月天暗得很快  大概傍晚5:00多天就黑了 
這一點要考量進去

若還有疑問 想多了解這個課程的學員 可以與我連絡
*************************************************************
BFR Animal Practitioner Course 2011 & 2012

 Stage 1:  12th – 13th November, 2011
Stage 2:  14th – 16th November, 2011
Stage 3:  17th – 20th November, 2011


100% pass rate for those who did all the stages in one go
(both 2008 and 2009) … well done to all of you.


our desire is to get many more practitioners out there helping animals, as soon as possible

so if you are a level 2 human practitioner and want to help animals this is the opportunity you have been looking for

all the detail is in the attached brochure and if you are still not sure then give us a call  01267 236 434


So, if you are coming let us know right now

email us and we’ll reserve your place

dates for 2012 are detailed in the brochure


we hope to see you all soon,
warmest wishes from all the Natural Animal Centre

--
www.NaturalAnimalCentre.com
+44 (0)1267 236434
Mission statement:
POSITIVELY INFLUENCING THE WELL-BEING OF ANIMALS WORLDWIDE.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動物在德國 part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L33f_JZnkE

希望每隻動物都快樂健康的成長~

動物在德國 part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gRv7itEijk
聽聽住在德國的鄭華娟為我們娓娓道來~

想要養狗的人,你準備好了嗎?
已經養了狗的人,可以再思考一下,對你來說,你是怎麼看待這隻狗的呢?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新聞:逗狗示好 反被狗攻擊

這幾天看到的新聞:
一位愛狗的小姐逗弄一隻栓在路邊的哈士奇犬
這時手機響起 這位小姐要站起來接電話時 哈士奇犬突然跳起來攻擊
咬傷了這位小姐的嘴唇

這邊要說明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對於不認識的狗 千萬不要因為牠長得可愛就去逗弄牠

對於動物來說 可能因為下列理由而攻擊人
可能基於恐懼---過去曾經被人欺負過,或是人比動物體型來得大 對動物有威脅感 或是害怕自己的食物或玩具被搶走
可能基於保護自己的地盤---宣示主權 驅逐外來者
可能基於保護自己的小孩---這是剛生下小狗或小貓的母狗或母貓的天性
可能基於驚嚇:被突如其來的聲響或動作嚇到
(點選 常見的問題行為:攻擊)

還有 因為人和動物對於類似行為的認知不同
所以可能會造成彼此之間的誤解
(點選 動物的情緒 vs.人的情緒)

記得上課時 老師就一再的提醒我們
在做動物諮詢時 一定要確定動物是在安全密閉的空間裡面
要站在桌子前面 後面可以倚靠
因為狗有時候可能會撲到人的身上
牠可能想要確認一下味道 也可能是牠在家的習慣動作
如果狗撲上來了 維持身體不動 避開眼神的接觸
千萬別想用兇狠的眼光瞪牠 在動物的世界 眼神的接觸 代表挑釁!!
不要尖叫 語氣平穩的請飼主協助把狗狗帶到適當位置

下次 看到可愛的動物時 請問問飼主 這動物的個性再決定要不要出手
飼主不在旁邊的小動物 也別輕易逗弄
尤其是在路上看到的流浪狗 千萬不要輕易的接近 不要有任何眼神的接觸
不要因為害怕而奔跑 因為狗的本能會追逐奔跑的物體
也不要因為害怕就先尖叫或是怒罵 因為這樣反而會嚇到了動物
受到驚嚇的動物 也會產生突然的攻擊行為

多了解彼此一點 就可以減少一些相處上的誤會與傷害喔
希望人和動物的相處可以更融洽愉快~~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讓動物也能從花精受益


就像人一樣,動物也有情緒。日常生活中,牠們也會有感到害怕、沮喪、失望、擔憂…的時候。這時候,如何能夠用花精來幫助牠們呢?
等等!別急著思索腦海中的花精名稱,在考慮適當的花精之前,先讓我們來看看怎麼判讀動物的情緒。
了解動物的情緒

和人不同的是,動物們並沒有辦法以我們聽得懂的話語來告訴我們牠們目前的情緒,所以正確的判讀動物們的行為就變成得知動物情緒的重要訊息來源。要正確的判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切忌擬人化。試著站在動物的角度去看牠們的行為,去理解牠們行為背後的原因,就是了解動物的第一步。

了解彼此的需要
在使用花精幫助動物的過程中,主人一同參與是很重要的。畢竟動物的處境和人是極大不同的,牠們生活在一個被主人也就是人類所主導的世界裡。本來的生活作息也跟著一同生活的人類有了改變。絕大部分動物的行為問題都是後天學習或造成的包括生活的環境、情境還有接觸到的人以及其他動物。因為主人對於動物來說是無可替代的存在,因此在一開始飼養動物之前,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需求與寵物的需求是很重要的。首先,我們先大略來看一下動物的五大基本自由(需要):
五大基本自由
---Freedom from hunger and thirst 免於飢渴,容易取得新鮮食物與飲水,以維持健康與活力的自由。
---freedom from excessive heat and excessive cold 免於不適,能有適當遮蔽與休憩的環境的自由。
---freedom from disease and pain 免於痛苦,疾病與傷害,能夠預防或容易取得適當診斷與醫療的自由。
---freedom of exercise (movement) 充分自由活動的自由。
---freedom to act out most normal behaviors 能夠表現出大部分該動物的正常行為的自由。
(---freedom to be a parent (rearing), to socialize with other dogs (cats…)
能夠和其他的同類或非同類動物社交的自由,能夠生養後代的自由。)
當然不同種的動物又有個別不同的需求,同種動物之間也有不同品種或體型大小不同的需求。一般來說,所有的動物都喜歡遊戲,所以創造一個有趣的生活環境是很重要的,甚麼是有趣的生活環境?並不一定要花很多錢買很多的設備或玩具,尤其是動物還小的時候,在環境內慢慢增加一些生活上會接觸到的東西以及聲音,球也好,報紙、燈光、不同的聲響,讓牠接受多一些環境的刺激,這樣在之後生活的適應上會順利許多。主人的陪伴也很重要,尤其是對於那些被飼養在室內的動物們。牠們的生活完全與外界隔絕,沒有同類或其他動物朋友,甚麼時候吃飯,甚麼時後散步,甚麼時候上廁所都必須看主人的時間來決定,語言也是完全不通的。每天一同散步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不但可以滿足動物一天的運動量,也可以增進主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注意,大型犬需要的活動量很大,如果家中沒有足夠的空間,主人也沒辦法帶牠去外面讓牠充分的跑跳,牠們是很容易生病的。
我們為什麼要飼養動物?我們的需求是什麼?看門犬和寵物犬是有差別的。主人千萬不能期待一隻寵物犬來幫你看家,同樣的,也不能要求看門犬去當老人與小孩的陪伴犬。如果是因為孤單想養一隻動物來作伴,那麼寵物犬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主人也要有一定的認知,寵物犬同樣的也很黏主人,牠們需要主人的陪伴。如果是一個忙碌工作又需要常加班或出差的主人,那麼寵物犬並不合適。如果是要養來看管農園或是工廠的看門狗,那麼大型犬裡面就有好幾種是可供挑選的。但是要注意,因為目的是看門,絕對不能讓家中的小孩跟著牠們一同玩耍,很多意外都是這樣發生的。
飼養動物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與牠們互動。在國外,要飼養動物前,大部分的飼主會看書做功課,也會帶著動物去上課。這些課程包括飼主學習如何運用正向的方式來有效的訓練動物基本常規融入人類的家庭生活,還有動物之間的社交訓練,與陌生人的互動等等。因為有些動物的攻擊行為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的愉快正面刺激太少,導致對生活周遭的大部分事物接觸後產生恐懼造成的,如果在動物小時候就能夠多增加這方面的社會化訓練與機會,之後發生這類事故的情形就能避免了。 台灣現在也有一些專業的動物訓練師,定期也有開一些訓練課程,請仔細評估慎選正向訓練模式,想要多知道一些如何訓練家中的寵物的主人不妨多留意。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野生動物圈養造成的行為問題--刻板形為,強迫症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動物園裡面的動物會有一些怪怪的行為
印象很深刻的是曾在動物園裡面看到一隻北極熊
在面積有限的假山上 繞著周圍來回走動
走到最接近外面的假山前端會停下來 不斷的搖擺著牠的頭
搖完之後 又會回頭繞著假山周圍來回走動
接著 再走到最前面搖擺牠的頭
不斷重複這樣的行為


有一隻澳洲袋熊
也是在圈養的空間裡面 繞著圍欄不斷地奔跑
跑了幾圈之後 會在某個角落突然停下來一動也不動
接著 又突然跑了起來 又開始繞著圍欄繞圈跑


有一匹馬 被關在狹小的馬房裡面 只露出牠的頭在外面
牠也是不斷的搖擺著牠的頭 旁邊的木頭欄柱已經有咬痕


被關在狹小的鐵籠子裡面的拉布拉多狗
開始出現咬籠子及過度舔舐自己前腳的行為


這些都是動物的重複性刻板形為以及強迫症的行為

隨著團團圓圓來台
動物園又掀起了一波貓熊熱
回到之前提過的 飼養動物之前 要考慮的那幾個點
我們適不適合養呢
環境適不適合呢 能力適不適合呢
站在動物的角度看 哪裡才是牠們最適合,最喜歡的地方呢


一直以來 都很喜歡去動物園 但在了解動物更多之後
深深覺得動物園實在是不適合動物居住的地方
生態或動物保護區 應該是更適合的模式
維持牠們最天然最原始的生存方式 才是真的對牠們好
而不是以人類的角度
供給牠們吃給牠們喝 給牠們安全的環境就好了


被圈養在圍欄或鐵籠裡面的大型野生動物 更會因此而生病
當我們發現牠們出現那些重複的刻板形為,自殘行為或是強迫症的行為
牠們已經是處於極度沮喪,及憂鬱的狀態了
是我們圈養,照顧牠們的方式造成了牠們那樣的行為
試想我們被關在監獄的牢籠裡終其一生 那就是無期徒刑
那是一種很重的處罰
動物園裡的動物呢 牠們犯了什麼罪呀!!


右側連結是一篇報導 來自於破報復刊542期 (<---請點選連結)
裡面提到了許多動物園動物的刻板行為及強迫行為
提供給關心動物,喜歡動物的人們從不同角度來看動物園
以及了解動物的刻板行為及強迫症行為

對於已經出現這些行為的動物 該怎麼辦好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牠們回歸自然
但是現實狀況 其實不容易
至少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生活空間
各種動物所需要的空間不同 要個別考慮
要有足夠的同類夥伴
要能讓牠們表現自己的本能行為--例如捕獵

花精能夠給予這些動物協助嗎? 可以的
但是 動物和人不同
人面對問題 可以自己做選擇 可以做取捨 可以自己尋求解決之道
動物接受到的一切幾乎都是人類給予的
牠的壓力,牠的緊張,來源都是人類及人類給予的環境
所以動物的情況要改善一定要人類也跟著配合 效果才會好
不然治療時間會拖得很長 情況也會時好時壞,不穩定喔

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

動物也會因為失去同伴而悲傷嗎?

第一次深刻的體會到動物有情緒 就是因為家中的三隻小狗過世
夏綠蒂家中之前有三隻從小一起長大的小狗
最大的中長毛母狗叫做小白
另外兩隻公狗 中間的短毛狗叫做吉利 最小隻的中長毛狗叫做小乖

三年前 小白年紀大了 最後因為器官衰竭過世
過世那天早上 我要出門前 小白很大聲的叫了幾聲
我拍拍她 跟她說話 就出門去了
等到中午回來 小白已經過世一個多小時了
我還記得 小白的身體一直都保持很柔軟 就好像在睡覺一樣

小白過世前的那陣子 吉利和小乖還曾激烈的打過架
牠們的打架可都是來真的 會留下血跡斑斑的那種
小白過世之後 兩隻狗突然間好像從壯年變成了老年
不再搶食 也見不到牠們吵著要出去
連跑跳這樣的行為都看不到了
他們變成了兩隻安靜的狗
因為我們家的人 也都在難過的情緒當中
能記得的就是他們變得很安靜 不吵鬧

過了一個多星期 吉利也過世了
牠過世前不斷的吐 因為是半夜 只好等天亮再帶去動物醫院
不過 還是過世了
還在小白過世的悲傷中 根本還沒意識過來 吉利過世了
媽媽從醫院打電話回來 但我沒有勇氣去醫院看吉利

吉利過世之後 小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他睡覺的地方
好像完全放棄了
不吃 不喝 就這樣綣著身體 叫牠也沒有反應
即使眼睛張開 眼神是空洞的
本來黑色的鬍鬚 都變白了
身體暴瘦成了皮包骨 全身只見皺皺的皮
我們這才驚覺 不可以再悲傷下去了
我們還有小乖要顧呀
不過 太晚了
帶牠去打營養針 也沒用了
一個星期之後 小乖也過世了

對我們來說 一個月內失去三隻小狗 真的很難過
不過 慢慢的從情緒中恢復之後
才察覺到 動物的世界 又何嘗不是呢
牠們也是失去了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呀

那時還不知道花精
如果知道可以使用花精
或許我們和動物在那段時間是可以比較容易度過的吧

翻譯文章:
貓咪會因為失去同伴而悲傷嗎? Do Cats Mourn the Loss of Another Cat?
(原文按此連結)
當貓咪過世的時候,飼主常會發現其他寵物的改變. 他們可能會變得冷漠或是了無生氣.有一些會不吃東西,或是變得黏人,其他的可能變得更常喵喵叫—好像在找同伴似的,邊走邊喵喵叫. 經由這些外在的跡象,我們可以知道貓咪在貓咪同伴過世時是會悲傷的.

因為我們的寵物不會說話,我們並不確切的了解有什麼事情進入牠們的內心或是牠們的心理在想甚麼.我們必須透過牠們行為來解讀牠們表現出來的情緒—在某些情況下以及在幾個特定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行為.

當有人失去一個摯愛的人,我們大概可以由他所說的話語理解他感覺到的悲傷.然而更多的情形是,經由他的反應或是他所做的行為,我們知道他心裡遭受著痛苦的折磨.沒有事情可以關注,變得無精打采的,迷失了方向,不吃東西,對於發生在他周遭的一切漠不關心.

這個人可能會哭泣或是都不睡覺或是比平常睡得更多.

一隻失去夥伴的動物所表現出來的可能與此很相似. “事實上有些動物當牠們失去摯愛的夥伴時,也會變得憂鬱”動物行為醫師墨尼克.克雷提安說.”牠們會表現出跟人類相似的症狀,例如對於牠們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或是比平常睡得更多.不過,有時候當寵物生病時也會變得與飼主家人保持距離,而且睡得比平常多,所以當你的動物出現這些狀況時,在看動物行為專家之前,你應該先詢問動物醫師.”

你的貓咪可能會失去食慾,迷失了方向,或是變得更黏人.如果死去的那隻貓是被帶到醫院做安樂死的,那麼在家中哀傷的貓咪可能會坐在窗戶前面好幾天,等待牠的同伴歸來.動物行為專家通常稱呼這種情緒狀態為分離焦慮.表面上來說,寵物的行為和人類經歷失去摯愛的親友的情況是相似的.

在1996年,美國的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了一個”伴侶動物的悲傷研究企劃”.這個研究發現36%的狗在失去同類夥伴之後會吃得比平常少.實際上大概有11%的狗是完全停止進食.大約有63%的狗比平常還要更常吠叫或是變得更安靜.研究的受訪者指出活著的狗改變了睡眠的量以及睡眠的地方.超過一半以上活著的狗變得更黏牠們的照顧者(飼主).整個來說,這個研究顯示了66%的狗在失去夥伴之後出現了四種或更多的行為改變.我們預期在貓咪身上也會有非常類似的結果.

如果你的貓咪表現出對於失去同類或是人類家庭夥伴的悲傷,請給牠更多的注意以及關愛.”試著讓牠從事喜愛的活動,從那個悲傷情緒中抽離出來”克雷提安說. 如果牠喜歡人類的陪伴,多邀請牠喜歡的人來,花些時間跟牠相處. 利用增加環境的豐富性,例如玩具來讓牠保持忙碌.把玩具或是獎勵品藏在牠喜歡的地方讓牠去找.

如果你的貓咪對於失去夥伴太過於沮喪,牠可能沒辦法馬上對於這些活動有任何的反應.有句古話說:”時間可以撫平所有的傷痛.”這句話也對你的貓咪有效.”時間是有助於走出傷痛的”克雷提安說.根據ASPCA(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研究報告,大部分的狗在大概兩星期之後會回復到正常狀態,不過有一些要花到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的平復.

如果你的貓咪更常喵喵叫或是哭叫,不要給牠獎勵品去轉移牠的注意,否則你可能為無意間加強了牠哭叫的行為.”在任何行為發生時給予注意,將會增強那個行為,所以要確定你現在不是在增強你不喜歡的行為”克雷提安說.”當你的貓咪表現出你喜歡的行為時,給予關注,例如牠正在安靜地休息,或是觀看著松鼠.當失去夥伴的傷痛開始平復下來了,只要喵喵叫這個行為是與悲傷的歷程相關,這個行為應該也會跟著消失”

你或許也要跟動物醫生諮詢有關使用藥物來幫助減低貓咪的焦慮, 克雷提安建議.

如果你考慮要再養一隻貓,請等到你及你的貓咪都從失去貓咪的傷痛中走出來了.強迫你的貓咪去接受新來的貓咪只會在牠原本充滿焦慮的情緒上更增加牠的壓力.還有,要有耐心.你的貓咪對同伴的思念或許就像你一樣那麼多.

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愛&關心+知識--->行動=快樂和諧的動物和飼主

記得夏綠蒂去上動物花精的第一堂課
老師第一堂課提的就是這個
愛&關心+知識--->行動
夏綠蒂想在後面加字:
愛&關心+知識--->行動=快樂和諧的動物和飼主

會想養寵物的人 基本上都對動物有相當的喜愛
但是 這份愛如果沒有對動物有相當的了解與具備相關的知識
很可能會造成動物和飼主相處上的緊張
也可能會對彼此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尤其是寵物 牠的一生從牠被飼主帶回家開始就完全的仰賴主人了呀
想想看 今天如果有個初次見面的人跟你說 我的一生都交給你了
你應該不會很爽快的就答應了吧
大概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這句話代表的可是一輩子的責任呀
應該是有了相當的覺悟與決心 才會給予這個承諾吧
寵物也是一樣喔
你把牠帶回家 牠就是你們家的一份子 千萬別忘記了!!

我們常說 第一個孩子照書養
新手爸媽在迎接第一個孩子到來之前 總是會緊張 會擔心
深怕沒辦法好好的照顧這個心肝寶貝
在媽媽知道自己懷孕開始就會看一堆像媽媽寶寶之類的書或雜誌
當然還有一堆婆婆媽媽的建議
不過 現在廣告上也開始教育媽媽們了:聽大家說 不如聽專家說
姑且不論是不是廣告的行銷手法
就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 找可信任的專家也多了層保障
因為正確的知識很重要 資訊的來源也很重要

大家在養寵物之前 有多少人做過功課呢
同樣都是人類 大人和嬰兒就有很大的差別
更何況是不同類的其他動物

這個功課包括了之前提到過的:主人的需求與動物的需求是否能夠符合
對該動物有沒有基本了解:
牠的品種, 會有的基本行為, 生長歷程, 特殊需求
為了讓動物能夠順利進到人類的家庭
是不是要安排一些適應上的課程或練習
還有進到人類的家庭之後, 生活常規是不是也要教育呢?
如果是出生沒多久就被主人帶回飼養
那麼牠對於生活方面需要的刺激並不夠
主人也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介紹不同的動物, 人, 車, 氣味, 聲音, 東西, 環境讓牠熟悉
才不會以後在遇到這些情況時會害怕
例如:家裡是鐵工廠 常會有機器發出的嘎嘎聲
那麼 就要讓動物以漸進式的方式處在環境中
例如:先是三分鐘
剛開始或許動物會有恐懼 吠叫的情形 主人要在旁邊安撫
這時請主人注意: 切忌大聲斥責,威嚇或是打罵處罰
只需給予安撫 告訴牠那只是機器聲 一切都沒事
雖然動物聽不懂你在講什麼
但是你平穩輕柔的的語調和表情會給予他很大的安全感
當動物出現平穩的情緒時 立即給予鼓勵
增強牠這樣的表現是好的的印象
依次增加時間 以同樣的步驟進行 直到動物可以自在的處在環境中
剛開始會花很多時間 但是這也是增加飼主和動物感情的機會
在剛開始飼養時 就建立好這樣的關係 也訓練好生活在家裡的一些習慣
對於日後的相處 免除了很多的困擾 也可以讓主人和寵物的相處更融洽
畢竟 沒有人會因為想為自己的生活帶來麻煩而養寵物的吧

還好 現在台灣也有一些專業的行為治療師開設一些相關的課程
如果主人不知道怎麼跟動物相處或是教養上有問題
請別客氣 找專家吧
請專業人士教你一些方法與技巧
下這個工夫是值得的 因為你的寵物將會回報給你牠最無私真誠的愛 ^_^

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寵物的需要

決定要養寵物了嗎? 想想看 動物有哪些需要

•定期施打預防針--預防重於治療,打預防針對寵物來說很重要喔
•有趣的居住環境--有可以自由活動的空間,以及適當的玩具或設施
•適當的食物和乾淨的水
•項圈,拉繩,嘴套或是外出的背袋
•看醫生
•主人度假時有其他人照顧--不能丟一堆食物在家,要寵物一切自己來
•結紮--公貓或公狗結紮之後性情會較穩定
也避免寵物意外的帶來一窩小貓小狗讓主人難以處理
•定期梳毛
•適當且充足的運動
•保持乾淨--包括身體以及居住環境的乾淨
•玩具--所有的動物不管年紀多大,都需要遊戲!!
•植入晶片
•朋友--其他動物(相同或相異的種類)或人類
•愛和關心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問題行為到底是誰的問題?

寵物出現了問題行為對於飼主來說是很困擾的
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的飼主 一開門見到滿地的碎紙片
更嚴重的是如果還有被破壞的家具 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關心寵物的飼主會想盡辦法要來幫助家中的寵物
嫌麻煩的飼主可能就想乾脆把寵物丟棄 眼不見為淨
不過 親愛的飼主 有沒有想過 動物的這些問題 是怎麼造成的呢

絕大部分寵物的問題行為都是飼主造成的!!

別嚇到 也別急於否認
夏綠蒂之前也是這麼想的: 我對OO那麼好 怎麼可能......
我怎麼可能讓OO那麼焦慮......
家裡一直都有人在呀 OO怎麼會寂寞

沒錯 是我們造成的
因為動物被我們人類所飼養 生活空間, 環境, 飲食, 作息....
一切一切都在我們的控制之下

你曾經這樣想過嗎
你三四歲的時候 有個不認識的外國人看著你 覺得你好可愛
然後就把你從爸爸媽媽和兄弟姊妹身邊抱走了
從此你再也見不到家人
那個人對你很好喔
給你住豪宅 有漂亮的房間 漂亮的衣服 吃的東西也是高級品
買了一堆玩具給你 有空的時候 就陪你玩
不過當他很忙的時候 頂多敷衍你幾句 把玩具丟給你 要你自己玩
常常一整天不在家 但是他會把食物和玩具都給你準備好了再出門
假日會帶你出去公園跑跑跳跳 跟你玩球
你聽不懂他在說甚麼 但是聽他的口氣 大概知道他是生氣還是高興
在這樣的環境生活 你的感覺是什麼?
會不會感到寂寞呢?
會不會緊張, 焦慮呢?
這樣的你 晚上睡得著, 睡得安穩嗎?
一定會很想爸爸媽媽和兄弟姊妹吧
但是他又不准你哭鬧 因為他覺得哭的聲音好吵
如果你忍不住哭了 他會生氣 或許還會拿棍子或舉起手來嚇你
看著說著聽不懂的話的人 無時無刻都要猜測他的情緒
他是不是生氣了呢?
整天待在空空的屋子裡 會不會猜想:他是不是不要我了呢?
突然間就被抱起來 高高的 是不是覺得很害怕呢?

寵物剛來到家中時 就是這樣的情況
如果是長大之後才被領養的 那麼除了以上的情況之外
還要再加上 他這段時間來受到的情緒創傷
例如:被棄養的流浪貓, 狗
或是曾遭受虐待 被救難中心救出來的
或是曾經迷路或棄養 被捕犬大隊抓去,現在正準備接受安樂死的
.... ....

也許有不少飼主在決定飼養寵物之前 都沒有思考過養寵物是需要決心的
因為一旦當上了寵物的主人 牠的一生就交付在主人的身上了
牠沒有其他的家人朋友可以依靠 唯一的一個就是主人
就像養小孩一樣
很多人覺得養小孩的責任壓力過於重大 所以養寵物
但是 如果真的愛動物
飼主應該會發現 花在寵物身上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會比帶小孩來得少

因此 想養寵物的人 請三思
請不要因為一時的流行而養寵物
請不要因為動物小時候可愛的模樣而養寵物
即使下定決心了
也請考量動物的需求與自己的能力
經濟能否負擔牠的生活所需---
飼料, 打預防針, 看病, 拉繩或嘴套, 玩具...
空間是否符合牠的活動所需---
大型動物的空間需求大
你的個性和動物的個性是否相符---
瘦弱的女子想養大型犬, 可能難以控制
懶得動的主人卻養有大量活動需求的寵物
你是不是真的需要陪伴---
常常加班熬夜, 忙碌的上班族卻養一隻需要人陪伴的寵物犬

試著去了解彼此能減少誤會 也能讓寵物和主人的相處更順利

相信所有的飼主在決定養寵物的時候 都是因為愛牠才飼養牠的
既然下定決心了 就讓這份愛能夠持續到最後

常見的問題行為:破壞或自殘

除了攻擊之外,破壞還有自殘也是常見的問題行為
原因可能如以下幾點:

A. 分離焦慮:


(影片來自:http://tw.youtube.com/watch?v=oX8QqvWV3vA)

分離焦慮的狗狗大概會出現這些行為:
流口水-->喘氣-->哀嚎-->吠叫-->尿尿-->破壞(傢俱)或挖洞
所以當動物出現破壞行為時, 已經是極度焦慮的狀態了!!

B.無聊及孤獨:

缺乏互動及有趣的生活環境

C.尋求注意:

過去曾因這樣的行為得到主人的注意或關心

由主人的反應更增強了這個行為

D.長牙階段:

E.恐懼或恐慌:

F.過度的處罰:

G.被圈養在狹小的空間:

H.生理疾病: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常見的問題行為:攻擊

動物的攻擊大概可以分成下列幾種:

A.恐懼的攻擊:
害怕被梳毛, 害怕車子, 害怕看獸醫, 害怕人...

B.掠奪性的攻擊:
追逐, 埋伏甚至殺害獵物(例如羊,雞或是兔子...)的行為
或許不是為了飢餓, 是先天的本能衝動而有儀式性的攻擊動作

C.佔有慾的攻擊:
保護所有物,例如:玩具, 食物碗或水盆, 床鋪, 骨頭
因為害怕會失去這些東西而攻擊

D.繁衍相關的攻擊:
在交配期,同性之間由於賀爾蒙的關係會有爭奪交配權的攻擊行為

E.哺育的攻擊:
母性動物在哺育期會因為害怕失去小孩而有護衛幼兒的攻擊行為

F.領域性的攻擊:
護衛自己的地盤而產生的攻擊行為

G.學習而來的攻擊:
之前曾因攻擊的行為而達到自己期望的經驗, 學得攻擊=達到目標
例如:怕人的狗, 因為狂吠而使得附近人紛紛走避(害怕的標的物消失)
或是動物還小時主人跟牠遊戲的方式粗暴,
或是覺得被小貓小狗咬不會痛而沒有加以制止
動物長大之後會覺得那樣的行為是被允許的 甚至是被鼓勵的

H.轉移性的攻擊:
因為害怕或是情況(例如:被拉繩綁住)不允許動物對於另一個人或動物表現攻擊
所以轉移攻擊身旁的主人,或是身旁家中的其他動物或東西

I.疼痛的攻擊:
由於過去有過疼痛的經驗,因為害怕那個疼痛而攻擊(例如:接受醫師治療);
或是因為身體不適的疼痛, 不願被移動而攻擊

J. 狗狗之間或貓咪之間的攻擊:
不適當的社會行為, 可能與早期缺乏與同類其他的狗或貓的社會互動經驗有關
可能是由於恐懼或是支配統馭性的攻擊

K.自發性的攻擊:
不知名原因的攻擊, 可能是由於先天基因或是某些品種的動物較易有這樣的行為

動物的五大基本自由

動物的五大基本自由(Brambell's FIve Freedoms)
1965年英國政府委託Roger Brambell教授
對於農場的動物福利進行研究
之後 確立了動物的五大基本自由
雖然當初是對於農場的動物做的研究而提出的
但是現在已經廣泛的被用在所有的動物上

這五大基本自由包括了有:

1.免於遭受飢餓,口渴以及營養不良的自由

*動物有沒有充足,營養且乾淨的食物及飲用水
*動物的食物是不是符合該動物營養的需要,能夠維持其健康與活力
*有沒有定時定量提供食物,有沒有過度餵食或使動物三餐不濟

2.免於因環境而承受疾病及痛苦傷害的自由

*動物所居住的地方有沒有適當的遮蔽,使得動物可以抵擋烈日及氣溫冷熱的變化
*動物休憩居住的地方是不是能提供動物安全,舒適且不被打擾的空間

3.免受痛苦及傷病的自由

*動物生病或受傷時,能夠迅速得到醫療的照顧嗎?
*動物是不是每年都有打預防針呢?
*野外的動物身體不適時會自行找草藥食用,被飼養的動物需要主人的幫忙
早點替動物找到適當的處置,就能早點讓牠們遠離痛苦

4.有足夠空間,適當的設施與同伴,表達正常行為的自由

*貓咪和狗狗都是群居的動物,雖然我們認為有我們的陪伴牠們應該不孤單
但是適當的與同類和不同類的動物相處也是很重要的喔
多接觸不同的物種對於動物的社會化很有幫助
牠將比較不會對不同的動物或是陌生人感到異常的害怕是恐慌
*動物有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呢?
動物都需要運動,體型越大的動物空間的需求也就越重要喔
缺乏足夠運動的動物可能感到沮喪及壓力
*有沒有為動物營造一個有趣的生活空間,以提供牠心智必要的刺激呢
玩具或是提供貓咪可以爬跳的輔具對動物都是很有幫助的

5.免受恐懼及壓力的自由

*避免讓動物處於緊張及不安的情緒當中,例如把蛇和老鼠關在隔壁籠
這樣的老鼠時時處於精神的緊張與恐懼當中,對牠的健康是一種危害
*過早脫離母親及同胎同伴的動物,長大後較容易會有情緒困擾的問題
母親的哺育及同胎同伴的相處是幼年期很重要的學習階段
一些重要的生活技能都在這段時間養成
太早使得動物離開母親及同伴會造成牠的自我認知模糊及恐懼

正常行為 vs. 異常行為

到底動物哪些行為是正常行為
哪些行為又是異常行為呢?
跟人不一樣的 就叫做異常嗎?

1.主人一回家就在門口興奮異常,跑跑跳跳的狗 是過動嗎?
2.牧羊犬追逐,輕咬家中的小孩 是攻擊行為嗎?
3.懶洋洋,一動也不動,沒有精神與活力的貓 只是個性慵懶嗎?
4.很少看到馬兒躺下睡覺,牠們不用睡覺嗎?
......

其實第一,二項和第四項都算是正常行為
除非 第一項的狗兒整天大部分的時間都靜不下來
這時 需要帶去請獸醫師診斷做判定
如果 只是在主人回來時 短暫時間有這樣的興奮反應
這是狗兒的正常行為
主人可千萬不能訓斥牠喔 牠不是過動 只是太開心了

第二項的牧羊犬牠們需要大量的運動與適當的訓練
如果 主人把牠們當作寵物犬的飼養
那麼對狗兒和對家中的小孩都是不恰當的
工作犬需要明確的指令與要求 體型通常也比較大
跟一般的寵物犬需求明顯不同
第二項的情況 就是牧羊犬把主人的小孩當成羊群來驅趕成群
如果小孩不跟著牧羊犬的驅趕 那麼牧羊犬可能就會去咬小孩的腿
希望小孩能夠回到該走的方向
就像在牧場上 牧羊犬去咬綿羊的腳一樣
對於牧羊犬來說 這是牠正常的行為呀

第三項的貓咪則是需要主人多關心的
貓咪在很沮喪及情緒受到壓迫的時候,會表現出懶洋洋的不太想動的情形
請帶去給受醫師檢查看看是不是生病了
主人也要多花時間陪陪牠 觀察牠的情緒變化
注意:水菫(water violet)不是貓咪的典型花精
千萬不要把所有的貓咪都套上水菫的性格
貓咪也是群居的動物 牠們也需要陪伴與遊戲
不要因為錯誤的認知而讓貓咪長期處於孤單的情境中喔

第四項 馬兒一天的時間 大概會有半天的時間都是在咀嚼吃草
另外半天就是睡覺+遊戲+運動的時間
馬兒是被捕食的動物和獅子,老虎,花豹等狩獵型的動物不同
牠們必須時時保持警覺 一有攻擊者出現 就必須能夠馬上逃走
所以 牠們大多是站著睡覺 睡眠一次大概就是五,六分鐘
既使是群體圈養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也不是所有的馬匹都能躺下睡覺
牠們還是會輪班做警衛 時時保持警覺 這是牠們的天性

大部分的人在養寵物時通常沒有把自己的需求與寵物的需求一併考量
只是看外表可愛 就帶回家或買回家
等到一兩個月後 發現抱在懷裡的寵物居然變成了巨大的動物
興趣不再 就隨意遺棄 造成到處都有流浪貓,犬的社會問題
更造成動物難以抹滅的心理創傷

希望大家在考慮飼養寵物時
能夠多花點心思想想
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動物的需求又是什麼
在自己沒有能力承擔動物的一切時 不要輕易的承諾把動物帶回家
大型犬的食量驚人,運動量大,居住空間的需求也大,力氣大...
如果這些主人都可以自信的說可以照顧得來 那麼才可以考慮飼養
飼養寵物就如同養一個小孩 寵物並不是玩具 要有這樣的認知呀!!!!

另外 判定動物的行為還要注意:切忌擬人化
也別把寵物當嬰兒
看過在冬天有人幫哈士奇犬穿厚厚的棉襖
大家都知道 哈士奇是雪地的雪橇犬吧
台灣平地的冬天 再怎麼冷 也不會到下雪的程度
該穿棉襖的 是主人不是哈士奇呀
看著那隻穿著棉襖 哈著氣的哈士奇
相信主人是怕哈士奇冷到了
但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愛卻可能讓寶貝狗狗因此受苦呀

還有人把寵物當嬰兒
不讓牠用自己的腳走路
總是被主人抱在懷裡 放在包包裡 放在寵物推車裡
這樣的動物是很可憐的
或許主人並不自覺
請主人想想 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只是在滿足自己的慾望呢
也請主人考量一下寵物的需要吧
寵物的身心健康 一定也會帶給主人愉悅歡樂的生活吧

動物的情緒 vs. 人的情緒

人的情緒和動物的情緒不一樣嗎?
為什麼在人的巴哈花精之外 這幾年巴哈中心又把動物的部分獨立出來?

基本上 情緒不管是人的或是動物的或是植物的都是一樣的
都有恐懼 害怕 不安...
不一樣的是 動物的表達和人的表達不一樣
以人的觀點去看動物 很多時候會造成誤解
因而沒辦法正確的判讀動物的情緒

要正確判讀動物的情緒 需要進一步去了解動物行為
從動物的角度及觀點來看才行

看看下面三張圖









(圖片取自於:Dog Language---Roger Abrantes p.164)

雖然三張圖都是露齒的表情 但是如果以最左邊第一張圖:人的角度來看
這是表達善意的露齒微笑
這個微笑對於黑猩猩來說 牠看來 這個人在跟牠說她害怕
因為第二張黑猩猩的這個表情 表達的是恐懼, 害怕
同樣的微笑 對於狼狗來說 牠看來 這個人在表達攻擊的意圖
因為第三張狼狗的這個表情 表達的是攻擊

如果誤以為狼狗在對你微笑 表達善意
那你就錯了 而且可能因此而遭受到狼狗的攻擊
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同樣有三個圖 都是伸出手或腳掌
但是最上面的人 表達的是歡迎或問候
中間的猩猩表達恐懼害怕
而最下面的狼狗則表達順從
同樣的動作 表達的含意卻是迥然不同的

因此 正確的判讀動物的情緒 有其必要性
巴哈中心才會把動物的部分獨立出來
經由讓大家從動物的角度去了解牠們
讓花精可以真正確切的幫助到動物的需要
(圖片來自:Dog Language---Roger Abrantes p.78)

動物也有情緒

接下來的幾篇文章 會是跟動物有關的
希望這些資訊對於動物的主人們或關心動物的人有所幫助

動物跟人一樣 也有喜怒哀樂的情緒
在生活中 牠們也會感到害怕 擔心 不安 焦慮 恐慌 失望
可是動物沒辦法用人的口語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
我們要怎麼知道家中的寵物有情緒呢
觀察是重要的第一步
關心動物的主人們 可以由下列的方向來幫助自己查覺

日常作息的改變---
嗜睡、睡眠短淺、不願出門散步或做運動…

異常的行為---
低鳴或狂吠、攻擊、躲藏、不斷地喵喵叫…

飲食習慣的改變---
拒食、挑食、搶食、狂食…

喜好的改變---
對主人、對玩具、對某個味道…

覺察到了動物有情緒了
是身體不舒服嗎? 牠是不是生病了呢?
先帶去動物醫院 請獸醫師檢查一下是不是身體出現了狀況
如果不是 再仔細想想 這個狀態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開始之前 有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
去過了什麼地方? 遇到了什麼人或動物?
發生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在那個過程中 動物是處於什麼狀態呢?
害怕? 躲藏? 攻擊? 靜止不動?
站在動物的立場 想一想牠的感覺與牠的情緒